
11月12日至13日,2025年九三学社中央院士专家科普宁夏行(吴忠站)活动举办。九三学社中央教育文化专门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庄明科带着专业心理健康知识与实践经验,先后走进吴忠市第三中学、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近千名中小学教师和高校师生带来三场针对性十足的心理健康领域专题授课,以专业力量为青少年心灵成长、教师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庄教授,您刚才说行为异常是心理危机的早期信号,可班里孩子躲着人、不说话,问啥都只说‘没事’,我咋才能走进他心里?”11月12日,吴忠市第三中学报告厅内,教师王瑞芬带着写满标注的笔记本,快步走到台前,向刚结束讲座的庄明科追问。她笔记本上“行为异常”“沟通技巧”等被红笔圈出的关键词,正是当日首场《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讲座在基层一线教师中引发的共鸣与思考。
当日9时,庄明科先抛出三个核心问题:“咱们该怎么科学看待心理危机?怎么在早期发现信号?发现后又该怎么有效干预?”这三个问题恰好戳中了现场教师们的痛点,大家纷纷放下手中的笔,抬头专注倾听。围绕“如何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危机”,庄明科从“多渠道收集迹象”“多角度探查征兆”等维度展开讲解,“平时和学生接触时,要多留意他们的变化——比如以前爱说话的孩子突然沉默,经常迟到缺课,或者在朋友圈、日记本里写消极的话,甚至提到‘活着没意义’,这些都是学生产生心理健康危机的信号。”
“庄教授关于‘动态监测+信号识别’双轨预警体系的研究让我深受启发。”讲座结束后,王瑞芬表示,将进一步完善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心理监测网络,协同家校筑牢学生心理防线。
上午讲座结束不到3小时,庄明科又出现在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报告厅内,这里早已坐满400多名师生。“大学是人生的‘探索期’,可很多同学既担心‘学的专业没前途’,又纠结‘自己到底适合啥’,其实这些迷茫背后,都和心理健康息息相关。”讲座中,庄明科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涯发展》为题,延续“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思路,告诉大家“真正的心理健康,不只是没烦恼,还要有感受幸福、规划未来的能力”。随后,他用霍兰德类型论解读职业选择,并为在场学生推荐多种科学专业的职业倾向测试方法,让学生们不仅明晰了“专业适配与人格特质”的关联,更掌握了借助科学工具探索职业方向的方法,缓解了对“专业前景”的焦虑。
“我曾对职业方向迷茫,时常为个人发展而焦虑,这次能和来自北京大学的老师面对面畅谈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即将毕业的我来说是非常不可多得的机会。”该校毕业生魏韵骐说,庄教授的分享让她明白:职业规划是持续探索的过程,关键是结合自身优势进行选择,要提早谋划,勇于尝试体验。
13日9时,在《心理健康与幸福促进》的讲座中,庄明科把焦点从“帮助学生”转向了“关爱教师”。他提出的PERMA幸福模型让教师们眼前一亮:“积极情绪、投入、关系、意义、成就,这五个要素就像五根柱子,共同撑起对幸福感的体验。聆听讲座的教师表示,会试着从每天记录“三件开心事”开始,把PERMA模型用在生活里,有的计划和同事定期开展教学分享会,在交流中强化“关系”与“成就”感,有的则打算重新梳理教学目标,从“帮学生成长”中找回工作的“意义”……
两天三场讲座,庄明科的声音虽有些沙哑,但每次讲解时眼里都带着光。“能把大家真正需要的知识带过来,帮师生们解开心里的疙瘩,再累也值得。”庄明科的感慨正是九三学社中央院士专家科普宁夏行活动的初心写照。九三学社宁夏区委会将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密集优势,充分运用“九三学社智汇宁夏同心科创工程”及“京宁合作”等平台载体,组织九三学社院士专家深入基层开展更多内容优质、层次丰富的科普讲座和实践活动,助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宁夏的创新发展注入更多科技活力。 (记者 纳紫璇 陈治学)